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灵驿站>正文
《小小的愿望》生命终点的愿望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5日 08:15     浏览次数:[]


《小小的愿望》生命终点的愿望

电影《小小的愿望》围绕渐冻症男孩高远最后的愿望而展开。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全名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得了这种病的患者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全身的肌肉慢慢失去功能,逐渐“冻住”,前几年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流行的“冰桶挑战”就是为这种疾病进行宣传和捐款。

渐冻症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不可逆性,一旦患病,便是提前跟死神进行了登记。高远就患有这种疾病,18岁的他已经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只剩下头部还可以活动。父母和最好的朋友都意识到他的时间不多了,因此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他最后的愿望。

《小小的愿望》是部喜剧,虽然不少笑点来自于父亲、朋友帮他实现愿望的过程,但高远本身就是乐观的,这种乐观也影响着周围的人。有研究发现,将死之人远比人们以为的更加乐观。研究者首先对渐冻症和晚期癌症患者所写的博客进行和语言和内容的分析,发现这些“将死之人”的博客内容更加积极,消极的情绪更少。研究者还对已经被判处死刑、等待行刑的人的情绪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比狱友更乐观,而死刑犯人的最后遗言也比等待执行的犯人所写的诗更加乐观、消极情绪更少。

《小小的愿望》围绕着高远的“最后愿望”展开。实际上不仅是临死的人,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清单——“死前一定要做的XX件事”。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人有“愿望清单”,这些清单上的愿望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旅行、个人目标、达成特定的事件(比如看到孩子结婚)、与朋友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达到经济稳定、完成一项冒险。近八成的人把“一定去哪里”或者“一定要完成目标”作为人生一定要完成的事情,只有六分之一的人将“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作为这个目标。

但是,当预期死亡必将在近期发生,人们的态度、行为都会有所不同。在一部法国奇幻电影中,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面对死亡的威胁,人们开始反思生活、开始改变生活。有些人放弃了沉闷的工作跟随鸟群走进大自然,有些人不断放纵自己骄奢淫逸,有些人放任自己的杀戮欲望、偷袭路人,还有人勇敢迈出一步、获得了友情和爱情。

心理学家们也曾经进行过这样的研究,假设你还有一天、一周、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就会死去,你会如何度过余生?结果显示,让人们想象自己的生命很快就会结束、人为地将生命时钟拨快,人们将选择和哪些人一起度过:正如预期的,当死亡就在不远处,人们选择跟最亲近的人一起度过。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老年人感觉到了时间有限,因此更希望在宝贵的时间中与最为亲近的人在一起。

与父亲、朋友们以为的不同,高远最后的愿望居然是交女朋友,更直接的说是“破处”成为大人。实际上,这种愿望的产生也可能是一种对抗“终将腐朽的身体”的恐惧管理。

有一种观点认为,生育帮助人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感。和所有其他动物一样,人类有着生存延续的本能。但同时只有人类认识到,自己终将死去。生存的愿望和死亡的威胁相互撞击,造成了人类的焦虑。恐怖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认为,人类独有的高级意识功能使得我们知晓自己终将死亡, 并产生深深的恐惧,死亡恐惧是人类动机的核心源泉。研究发现,孩子是缓解个体死亡焦虑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死亡凸显下, 个体的生育意愿更强, 也更关心家族中的年幼者。

当死亡的威胁凸显,除了通过后代让自己“存在”,还可能会产生自己“不会死”的愿望。恐怖管理理论还认为,为了降低死亡焦虑,人类可能有意无意地否认自己的动物性,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肉体、超越死亡。

人们会让自己更接纳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的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身体可以死亡、可以腐败,但精神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得以延续。已有研究发现,想到死亡的时候,人们会更认同文化价值、自尊程度提升。

在《小小的愿望》中,高远会开玩笑地跟朋友说“我也是要面子的”,并不全然是笑话:如何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对将死之人来说,可能远比“苟延残喘”更为重要。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上一条:健康成长与你我同行
下一条:面对孤独 应该如何处理?

关闭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
  • 邮编:710100
  • 电话:029-81530080
  • -教育部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德育网 -陕西省学生资助网
版权所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工在线          技术支持:西安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