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动态>正文
王志刚院长一行专题调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15:51     浏览次数:[]


324上午,院长王志刚、党委副书记栾高明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题调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王院长一行察看了长安校区校园监控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社团办公室以及体育专业技能训练室和健身房,随后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副书记栾高明主持。 

王院长在认真听取了学生处、保卫处、思政教学部以及三个系党总支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并谈了四点感受:一是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明显;二是学生工作队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表示感谢;三是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建设性,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面临着新形势与新任务,需要我们抓住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亮点,构建长效机制。

在会上,王院长重点就如何加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深刻认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宗教势力的渗透,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不断增强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特征和成长成才规律,把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途径、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加该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内容、途径、方式和方法为突破口,以学风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为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要着力构建和完善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以生为本,德育为先,服务学生成长发展,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理念先导机制。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既要服务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服务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服务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又要服务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要;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特征和成长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感恩诚信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实践者”、“坚强的捍卫者”和“忠实的信仰者”。“浇花浇根,教人教心”,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思想引领,理念先导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齐抓共管,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各负其责,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三)拓展平台,创新方式,多位一体,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合力机制。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学校的每个岗位、每位教职员工都承担着育人的职责。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风范,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所谓,“师者,模范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打造我校思政教育学生工作的品牌。必须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牢牢掌握主导权和话语权,强化阵地意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着力加强学风建设、大学文化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发挥党建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重点,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机制。要认真总结和提炼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

(五)总体规划,健全体系,加强建设,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践育人机制。要建立健全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得到锻练,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六)深入调研,科学分析,把握动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健全调研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思想动态研判制度。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要时刻关注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学生管理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到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

(七)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校园安全稳定机制。

(八)注重培养,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机制。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九)加大投入,健全设施,改善条件,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机制。

(十)科学设计,展示亮点,注重效果,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

栾高明副书记最后强调,志刚院长的调研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系、各部门要传达好,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各系党总支负责人、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党政办公室、思政教学部、教务处、人事处、国资处、后勤服务集团、网络管理中心、财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上一条:关于做好受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团中央“与信仰对话”名家报告会走进我校

关闭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
  • 邮编:710100
  • 电话:029-81530080
  • -教育部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德育网 -陕西省学生资助网
版权所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工在线          技术支持:西安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