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灵驿站>正文
从《活着》汲取心理养分,治愈精神内耗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5日 22:48     浏览次数:[]


在大学生活的浪潮里,我们常被卷入这样的漩涡:凌晨三点对着未完成的论文焦虑失眠,在部门换届选举的报名表前反复犹豫,看着朋友圈里“别人的精彩”陷入自我怀疑……那些未说出口的迷茫与内耗,像无形的手攥紧心脏——而余华的《活着》,恰似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剖开生活的表象,让我们在福贵的故事里,看见生命最本真的力量。

一、苦难的本质:当命运剥去所有糖衣

《活着》的故事始于荒诞:富家少爷福贵因嗜赌输掉百亩良田,父亲被气死,母亲重病,女儿聋哑,儿子夭亡,妻子、女婿、外孙相继离世……命运像个冷酷的编剧,不断抽走福贵生命里的温暖支柱。但余华笔下的苦难从不刻意煽情,而是用白描手法冷静铺陈:有庆死后,福贵颤抖着给儿子穿新衣,“袖子怎么都套不进去,我想有庆的胳膊怎么会这么细”;凤霞临终前,“她的手在空中挥了两下,像是要抓住什么,可是什么也没抓住”。这些细节让苦难变得触手可及,却也暗藏深意——生活的真相,从来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童话,而是“无常才是常态”的现实。
当代大学生的“苦难”或许没那么沉重,却同样锋利:小组作业被队友拖累导致挂科,暗恋的人突然有了伴侣,精心准备的实习面试石沉大海……这些“小事”之所以让人崩溃,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规划”对抗“无常”,用“期待”丈量“得失”。但福贵的故事提醒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一场与不确定性的共舞,接纳无常,才是治愈内耗的第一步。

二、坚韧的哲学:福贵的生存智慧,藏在三个“不”里

福贵的一生,是对“活着”的极致诠释。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反抗,却在细微处展现着生命的韧性:

1. 不追问“为什么是我”——与苦难和解的勇气
有庆死后,福贵把儿子埋在村口,每天路过时跟坟头说话;家珍去世前,他用粗瓷碗给她盛饭,“家珍吃了两口,就摇摇头说吃不下”。他从不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像村口的老槐树,默默承受风雨。这种“不追问”不是麻木,而是看透苦难后的清醒:生活的暴击从不需要理由,重要的是如何带着伤口继续前行。

2. 不放弃“微小的仪式”——在废墟里种玫瑰

福贵用最后的积蓄买老牛时,给牛取名“福贵”,跟它说话:“咱们一起干活吧,我拉不动时你拉,你拉不动时我拉。”他在破败的生活里保留着对“活着”的仪式感:给家珍梳头、给凤霞缝补嫁衣、给苦根煮豆子。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对抗虚无的最好方式,是在琐碎日常中锚定活着的证据——哪怕只是认真吃一顿饭,写一篇日记,完成一次课堂展示。

3. 不丢失“对人的温情”——在孤独中守护联结

福贵与老牛的对话,实则是对“关系”的坚守。大学生常因社交压力陷入孤独,但福贵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联结不在于热闹,而在于用心对待身边的人。就像他对家珍说“家珍,你跟着我受委屈了”,对凤霞比划“爹对不起你”,这些真诚的情感流动,让苦难中的生命依然温暖。
三、给大学生的启示:在平凡中修炼“生命力”
《活着》不是教我们逆来顺受,而是教会我们在认清生活本质后,依然能从三个维度滋养心灵:
1. 接纳“不完美”:允许自己“暂时活成福贵”
当你因绩点焦虑时,想想福贵失去所有家产仍能下地耕田;当你因求职受挫自我否定时,想想福贵失去亲人后仍能给老牛梳毛。真正的坚韧,始于接纳“我此刻可能不够好”的勇气。可以试试“福贵日记”:每天记录一件“虽不完美但依然值得肯定”的小事——比如“今天主动举手发言,虽然紧张但说了真话”。
2. 看见“微小的光”:在重复中发现意义
福贵的每一天都在重复劳作,但他能从“老牛吃草”“夕阳落山”中看见活着的美好。大学生活也充满重复:早八课、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但试着在这些日常里寻找“光”:晨跑时路边的野花,小组讨论时同学的一个灵感,甚至食堂阿姨多给的一勺菜——意义不在远方,而在当下的每一次认真呼吸。
3. 建立“支持系统”:别学福贵独自扛下所有
福贵的悲剧里,有时代的无奈,也有他“独自承受”的倔强。但今天的我们,可以主动搭建自己的“生命共同体”:加入一个读书小组,跟室友聊聊内心的迷茫,向导师请教职业规划——分享苦难不会削弱你的坚强,反而会让生命力在联结中更坚韧。
四、余华的“温柔”:比活着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活着

很多人误以为《活着》是“苦难美学”,但余华说:“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当代人的心结:我们之所以内耗,常因过度追求“活着的意义”,用绩点、竞赛、实习证明自己“值得活”,却忽略了生命本身就是意义的载体。就像福贵与老牛在田间的剪影,他的活着没有惊天动地,却让每个看过故事的人记住: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应该活成什么样”,而是认真对待“此刻正在活着”,内耗便会悄然消解。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活着》让我们直面生活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希望大家都能翻开这本书,走进福贵的世界,在他的故事里找到直面困境的勇气,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更加坚定地拥抱生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坚定地走下去。

上一条:《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堂写给大学生的情绪疗愈课
下一条:心灵影屋|逃出《楚门的世界》,打破生活的无形枷锁

关闭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
  • 邮编:710100
  • 电话:029-81530080
  • -教育部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德育网 -陕西省学生资助网
版权所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工在线          技术支持:西安泽瑞通信